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
(一级学科名称: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代码:0818;二级学科名称: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 代码:0818Z1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)
一、学科概况
东北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专业,前身为石油工程管理专业,2012年改为现名称。设立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专业,是油气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特殊性和资源经济发展的需要。资源开发过程的经济性、科学性、可行性及由此而引起的对其它资源的损害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,已成为当前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。
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专业是集油气地质工程、土地规划、生态科学、环境科学、管理科学、经济学等学科在内的交叉学科,主要为国家油气资源型企业、油气矿产管理部门等单位培养既掌握油气资源开发技术,又懂得油气资源经济管理、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评价等高层次人才,不断满足油气资源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。
本学科目前拥有一支业务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和学科带头人,有专任教师19人,其中教授9人,副教授7人,博士11人,博士生导师7名,硕士生导师9人。师资团队理论功底扎实、学术根基深厚,教学科研经验丰富。本学科依托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、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、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及十大网投平台信誉排行榜实验中心为平台,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,本学科已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。
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:油气资源产业、油气企业管理、油气资源生态、油气资源评价、油气资源税费制度、区域油气资源发展等。特色研究方向:油气资源评价、页岩油气开发环境规制、油气开发水土保持制度等。未来支持的发展方向:资源环境评价、资源型地区转型及环境保护、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等。
本学科在石油经济、油气税费、油气环境管理、油气田开发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。本学科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,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,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,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科技项目1项,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30余项,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0余项,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4项,企业委托项目28项,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。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有《油气田企业增值税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》、《低碳经济下的我国政府环境规制研究》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;《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》、《石油企业税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》、《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》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;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问题及对策研究》、《石油企业税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》、《大庆油田开采后期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问题研究》等成果获得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;《基于密切值法的石油企业营销力评价》获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;《面向知识审计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模糊评价模型》等荣获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论文三等奖等。
二、培养目标
1.综合素质培养目标
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、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;树立法制观念,保护知识产权,尊重他人研究成果。
2.基本知识培养目标
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,具备扎实的油气工程技术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,掌握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,掌握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,熟悉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,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。
3.基本能力培养目标
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、学术鉴别能力、科学研究能力、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,具有领导、组织和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或相应实际工作的能力,能独立从事本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,能在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的相关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。
三、培养方向
1.油气资源产业:油气资源产业发展规律、油气资源产业成长、油气资源产业演进等。
2.油气企业管理:油气企业创新、油气企业生产决策、油气企业低碳发展路径等。
3.油气资源生态:油气环境补偿政策、油气开发环境管理、资源型区域环境管理等。
4.油气资源评价: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、石油石化工程技术经济评价、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经济评价、油气项目风险管理、油气资源信息化管理等。
5.油气资源税费制度:油气开发水土保持制度、矿权制度、补偿制度等。
6.区域油气资源发展:油气资源发展、油气资源安全、国际油气合作等。
四、学习年限
标准学习年限为2年,最长不超过4年。前一个学年用于课程学习、课外阅读、社会实践、学术活动等,后一个学年用于教学实践、调查研究、撰写学位论文及进行学位论文答辩。不能按时答辩者,可申请保留答辩和学位授予资格并办理相关手续。
五、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
1.总学分数
30学分≤总学分数≤36学分
2.课程体系
课程体系由必修课、必修环节、选修课、补修课四部分组成。
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、学科前沿课和学科平台课。
公共必修课为思想政治课和外语。
必修环节包括文献综述、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活动。
专业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图见图1所示。
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见表1所示。
六、学位论文
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,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,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。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开题、中期、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。
1.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国民经济有一定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价值。论文工作一般应与本学科的科研主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,并考虑到可能的物质条件和时间,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。应该鼓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自己选题。
2.开题时间不固定,可以按学生个人计划进行安排,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《开题报告》,经开题论证小组论证及所在院系批准后,报研究生学位管理科备案。
3.开题后,每隔三月进行一次检查,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已完成的工作,已取得的成果,预期获得的成果,完成论文的可能性,存在的问题和困难,今后的工作计划等。
4.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,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,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。论文撰写具体格式见《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》。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详见《东北石油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》。
5.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等环节的具体要求,祥见《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工作细则》。
七、实践要求
研究生修学期间,应参加社会实践、作公开学术报告、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。
1.文献综述
必须阅读至少5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,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三分之一,写出文献综述报告。
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评阅合格后,交学院存档,秘书汇总,登录教务系统记1学分。
2.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
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学位(2014)3号文件精神,安排专题讲座,进行科学精神、科学道德、学术规范、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。完成专题学习记1学分。
3.学术活动
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主讲1次、选听10讲以上学术报告。学术活动由导师负责考核,考核通过后,将考核材料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,记载成绩,记1学分。
学术活动的书面报告应包含两部分内容:(1)对全部学术活动内容的简要总结;(2)对主要的学术报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,并给出自己的相关评述。书面报告要求3000-5000字。
学术活动须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。
4.社会实践
学生利用假期进行4周的社会实践,完成实践报告。